应激是动物机体对外界或体内的各种刺激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受到应激的动物需要动员几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来维持机体稳态。水禽具有代谢旺盛、体温高且全身覆盖羽毛、皮肤无汗腺等生理特点,因此,通常认为相对于高温环境,水禽更能适应较低的环境温度,然而研究表明冷应激依然会对水禽产生不良影响。冷应激与品种、日龄、体重、健康状况,以及暴露在低温下的时间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短期内由外到内表现为体温下降、皮肤充血、器官形态的改变等,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生长性能停滞和繁殖性能下降等现象。在水禽生产过程中,应从规范饲养管理、调控环境温度、改善日粮营养、应用抗冷应激添加剂等方面开展冷应激的防控工作,提高抵抗寒冷环境的能力,降低冷应激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保障水禽养殖效益。
1、冷应激反应的阶段划分
根据应激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冷应激(动物因寒冷环境持续时间在1d以内而产生的冷应激)和慢性冷应激(动物因寒冷环境持续时间超过1d而产生的冷应激)两种。冷应激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惊恐或动员阶段,机体对应激的早期反应,持续时间较短;第二阶段为抵抗或适应阶段,机体克服和适应应激原的刺激阶段;第三阶段为衰竭阶段,机体机能开始出现紊乱,免疫器官受到损伤,严重时开始出现衰竭,进而造成动物死亡。
2、冷应激对水禽的危害
(1)冷应激对生长性能的影响。冷应激发生时,机体内的能量利用途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生产消耗转变成维持机体温度,能量储备下降,进而导致生长发育减慢,影响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同时,冷应激会促使机体的葡萄糖、脂肪酸及一些蛋白质等作为应激状态的供能物质,将摄取的食物直接合成急性蛋白质,以此调整机体的状态,较强烈的冷应激会导致动物生产性能停滞甚至死亡。
(2)冷应激对采食量的影响。冷应激状态下,机体的干物质消化率和代谢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水禽的采食量增加,主要是由体内酶的分泌水平受到低温的影响,饲料消化利用率和其他机体功能的效率降低,水禽要摄入更多的饲料并加速机体代谢率,以供应更多的能量用于热能的消耗,从而影响脂肪代谢和体脂沉积。
(3)冷应激对生理免疫的影响。冷应激会对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机体内能量被迫从免疫系统转移到维持体温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以保障补偿热量的产生,呈现免疫抑制状态,增加感染疫病的几率。同时,冷应激会促使机体通过HPA轴、HPT轴及SAM轴等途径调节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的生理机能,以此来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4)冷应激对肠道系统的影响。冷应激能引起食道蠕动增加,加快饲料通过消化道速度,使酶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利用食物,增加肠道的pH值和内容物,使得致病细菌大量繁殖,引起坏死性肠炎、肠黏膜出血、绒毛萎缩等现象,降低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同时,肠道损伤还导致血浆蛋白释放到肠道内,引起腹泻、脱水、贫血、精神萎靡、羽毛皱褶和生长迟缓等临床症状。
3、抗冷应激的防控措施
(1)规范饲养管理,调控环境温度。综合考虑养殖场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合理选址和布局,建设高标准规范化圈舍,满足水禽对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基本饲养条件的需求。加强防风保温,根据品种、日龄对温度的要求,提供适宜的舍内环境温度,增添升温设施设备,严防贼风和漏风现象。保持舍内干燥,及时检修设施设备,确保饮水系统正常运行,防止滴漏。做到通风换气和温湿度的有机结合,根据温湿度、有害气体、粉尘浓度等环境因子的实际情况精准控制风机大小和转速,控制舍内空气风速。
(2)改善日粮营养,调整日粮结构。通过提高饲料能量水平,如添加油脂来满足机体对低温热量的需要,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注意饲料中氨基酸的质量和数量,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增加日粮中维生素A、E、C等维生素含量,促进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血清生化指标,满足生理代谢的需求,缓解冷应激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以便更好地适应寒冷的环境。添加适量的硒、铬等微量元素,改善低温对机体蛋白质代谢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能力,减少冷应激反应。
(3)应用抗冷应激添加剂。谷氨酰胺(Gln)是上皮细胞增殖的必需营养物和能源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节肠道结构,缓解冷应激造成的生产性能下降,一般在水禽日粮中添加2.0%左右的谷氨酰胺可以显著减少冷应激反应,提高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免疫器官指数。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精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等,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改善冷应激对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4)定期检查群体,避免继发感染。水禽受到冷应激后,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容易引起病原微生物入侵,继而出现感冒和气管炎等症状,应每天定时检查群体健康情况,冷应激发生时及时使用药物驱寒治疗,避免继发成肺炎和气囊炎,甚至混合感染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给机体受到更大伤害,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